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糧食產量數據:2022年全國糧食實現增產豐收,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0.6億斤,比上年增長0.5%,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增產豐收背后,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穩步推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已連續18年獲得豐收,實現了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力促豐產豐收,將進一步筑牢保障糧食安全的底座;端牢中國飯碗,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堅實支撐。
特色產業夯實豐收基石。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建設農業強國、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方向。當前,我國鄉村產業發展還存在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較低等短板。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立穩做強特色產業,須精準施策、久久為功。一方面,堅持因地制宜,真正將當地資源稟賦與產業鏈條、發展前景、市場需求充分貼合,做大特色產業集群、扎實產業發展根脈,進而實現永續發展;另一方面,特色產業的振興離不開群眾智慧,通過構建企業、合作社和農民間穩定的“命運共同體”,不斷創新各方參與和收益機制,可充分激發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切實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先進科技增添豐收動能。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農業強國,一定是農業科技創新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相關數據顯示,10年來,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1%,農業科技整體研發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其中,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95%,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超過4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2%。近年來,全國各地堅持將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不斷增強種業科學原創基礎性研究、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扶持農業科創人才成長??萍紕撔抡秊榧Z食豐收、農民增收保駕護航,從根本上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不斷推動農業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
鄉村文化繪就豐收盛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今年8月,國家層面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對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作出部署,明確提出要加強農耕文明保護傳承,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物心俱豐、美麗宜居的空間。農耕文化是勞動人民長期農業實踐的結晶,凝結著泱泱華夏綿延千年的文化基因和價值底色。在新的時代坐標下,讓農耕文化煥發強勁生命力,將為鄉村文化振興塑形鑄魂,激蕩振興鄉村的昂揚精神。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千百年來,豐產豐收寄托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深切渴盼,銘刻著時代發展的不滅印記,更閃耀著耕耘不輟的奮斗精神。如今,豐產豐收關乎人民幸福、更關乎國家安全。當前,面對極端天氣、市場波動等交織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唯有全力以赴奪取豐產豐收、不斷夯實農業基本盤、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才能真正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端牢中國飯碗,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當好“壓艙石”,為抵御各類風險挑戰提供“穩定器”,讓我們奮進新征程的底氣更充足、建功新時代的步履更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