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普中國近日,央視大型紀錄片《種子種子》正在熱播,節目聚焦作為農業芯片的種子,展示中國種業的創新突破,講好國家糧食安全故事。該片提到「種子是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根基」。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沒
春到隴原,田野歡歌。2月21日,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省內外農業專家和龍頭企業家聚首張掖,暢談交流,建言獻策,圍繞“三農”發展提出真知灼見,結合各自研究和工作領域,踴躍為甘肅建言支招,紛紛出新招“解舊
“三農”問題事關國家現代化全局,也是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支持三農產業發展,中國農業總產值穩步增長。農業市場廣闊、國家政策支持,加之股東中國中化強大的農業產業背景,為中國對外經
平臺價值1整合本地農產品,實現線上商城+交易數據化管理2幫助經銷商、零售門店、合作商超及代理銷售網點,實現采購、庫存、物流配送等一體化管理3對接產品集散批發中心及菜市場,實現供采一體化管理4集成本地配
世界各領域乘坐科技的快車,在行業內展現實力,農業也不例外。從傳感器問世到現在,農業也應著時代發展潮流,快速向著智能化發展。這是一個時代發展趨勢,在這場競爭中,有人因此獲利,有人因此淘汰,優勝劣汰,最終
引言通過分析古代屯田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和論證新中國農墾三大發源地建設歷程及其在國民經濟中所承擔的經濟功能,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三點結論:第一,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經濟不僅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而
“強國農人”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尖萼。而近幾年涌現一批新式林業經營方式市場主體,如供銷社、家庭農莊等,這些新式經營方式市場主體的出現加速了我省林業的空降兵、品牌化制造的民主化。但是,面對新時期的林業產業發
鄉村的振興需要一批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在農民合作社等農村經濟組織,以及鄉村公共事務管理中發揮作用,幫助農民打通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終端的通道。通過整合資源、發展品牌,在帶來技術、資金等要素配置巨大變革的同
本文轉自:福建日報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核算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16690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6.47%。與傳統農業統計相比,此次
物聯網這個概念一如之前的互聯網,大家往往是身處其中而不自知,已然成為其中一員卻無感,舉個簡單的例子:傳感器就是利用了物聯網感知層的硬件設備,農業物聯網,本質上不過是將感知設備應用在農業生產經營的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