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職稱農民來了!7月14日,記者從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由該廳主持的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已經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4位職業農民——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榜上有名,他們也是浙江歷史上首批具有正高職稱的農民。
智慧農業被視為繼植物育種和遺傳學革命之后的又一次農業新技術革命,將徹底改變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與管理模式,使農業進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階段。智慧農業是數字技術科技創新的新場景,科技創新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不僅會催生農業產業發展新動能,也會引發數字技術、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創新。
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面臨著農產品需求不斷增加、資源緊缺、氣候改變導致災害頻發、生態安全脆弱、生物多樣性繼續下降等嚴峻挑戰,夯實以農業物聯網、云核算技能為中心的農業信息化基礎,提升以大數據為支撐的農業信息化服務,開拓智慧農業新局面,實現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開展。
農業系統除了可以為人類提供農產品以外,還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與常規現代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在保障人類食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提起種地你會想到什么?是不是拿著鋤頭,背朝黃天面朝地?和城市里端著筆桿的形象大相徑庭?在我們的固性思維里,農業就等同于落后,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種地結合科技,可能是現在最潮的事,而且也可以很云端、很AI。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促進農戶家庭資產金融價值開發,讓農戶將其具有一定價值的家庭資產通過抵押、租賃以及產權交易等多種方式獲得生產生活資金,可以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更多資金,增強金融服務“三農”的能力。
“要緊緊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我們最大的事。在農業發展中,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水資源虧缺,同時耕地面積還在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傳統農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優化產業結構,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規模化、集約化,是促進我國農業持續高效發..
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經營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引導扶持農林牧漁等各類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扎實成效。
省委副書記孫偉今天在積石山縣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把發展壯大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培育上下實功夫細功夫,為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產業基礎。
麥浪翻滾覆隴黃,鐵軍征戰跨區忙。時值夏歷五月,全國冬小麥 “三夏”跨區機收由南到北、從東到西迅速全面展開,我省東南部地區慶陽、平涼、隴南、天水快速進入冬小麥收獲期。今年我省力爭小麥機械化收獲面積達到905萬畝以上。